EN
×
EN
  • 业务咨询

    中国:

    Email: marketing@medicilon.com.cn

    业务咨询专线:400-780-8018

    (仅限服务咨询,其他事宜请拨打川沙总部电话)

    川沙总部电话: +86 (21) 5859-1500

    海外:

    +1(781)535-1428(U.S.)

    0044 7790 816 954 (Europe)

    Email:marketing@medicilon.com

在线留言×
点击切换
News information
新闻资讯

安炎达陈龙辉博士解密全球首款泛瘤种治疗潜力COX-2 抑制剂 MAX-001

2025-11-28
|
访问量:

当传统 COX-2 抑制剂在肿瘤治疗领域难破瓶颈,一款具备颠覆性优势的创新药物正悄然改写行业格局:近日,美迪西的合作伙伴安炎达医药申报的1类新药MAX-001胶囊获批临床,拟开发治疗晚期实体瘤。作为全球唯一有望实现泛瘤种治疗的高选择性 COX-2 抑制剂,其以全新化学骨架为核心,突破传统药物局限,在低剂量下即可强效降低肿瘤微环境 PGE2 水平、更在 COX-2 选择性、靶点和肿瘤组织特异性及安全性上实现全面升级。

近日,我们有幸对话安炎达医药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陈龙辉博士,深入解读 MAX-001 的研发历程、核心优势及行业价值。为我们揭开这款潜力新药的研发密码,展现安炎达医药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差异化布局与前瞻视野。

安炎达医药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陈龙辉博士.webp

Q1 美迪西:陈博士您好,可以为我们介绍一下MAX-001这款新一代高选择性 COX-2 抑制剂?与传统 COX-2 抑制剂相比,在肿瘤治疗场景中有哪些优势吗?

陈龙辉博士:塞来昔布是首个FDA批准上市且是目前美国唯一上市的选择性COX-2抑制剂,首发适应症是骨关节炎疼痛。后来制药工业界尝试开发塞来昔布和类似母核化合物用于治疗实体肿瘤,没有取得关键突破。比如,在美国临床试验中发现每天使用800mg塞来昔布(超剂量使用!)仅能使25%左右的可耐受的晚期肿瘤患者COX-2得到明显压制,而这部份病人OS显著获益。因此,塞来昔布和类似物无法运用于抗肿瘤治疗。基于此,塞来昔布核心发明人John Talley博士和我司创始人联合启动了新一代更安全有效且具备全新母核结构的高选择性COX-2抑制剂的开发,用于治疗COX-2 driven实体肿瘤,这就是我司首发管线MAX-001简单来龙去脉。

在临床前动物模型上,MAX-001在较低剂量水平即可显著降低肿瘤微环境中的PGE2水平,进而恢复机体正常免疫功能。在多项关键理化/药化参数上,MAX-001显著优于塞来昔布和类似物,比如COX-2选择性、靶点及组织特异性、肿瘤药效和安全性等,我们认为MAX-001是目前全球唯一有潜力应用于泛瘤种治疗的选择性COX-2抑制剂。

Q2 美迪西:安炎达医药在靶点发现、药物设计等环节有哪些独特优势?

陈龙辉博士:炎症是大部份疾病(包括多个大瘤种)发生发展的驱动因素,安炎达医药主要聚焦于组织微环境炎症这个核心机制来布局管线,所布局管线是基于团队在生物机制、药化和相应市场洞察等累积的know-how基础上确立的,安炎达医药目前和将来并无计划在拥挤靶点或赛道上“内卷”。

例如,就拿MAX-001来说,在生物机制上看,COX-2不仅是炎症疼痛老靶点,安炎达医药科学团队及合作伙伴是国际主要团体提出COX-2是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关键靶点(Zelenay et al., 2015, Cell 162, 1257–1270),肿瘤细胞通过高表达COX-2产生及分泌大量的前列腺素E2(PGE2),PGE2通过与肿瘤微环境中多种抗肿瘤免疫细胞的细胞膜表面GPCRs(EP1、EP2、EP3和/或EP4)结合,可显著压制机体免疫系统对抗肿瘤的能力,这是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原因,也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广泛耐药的关键因素。

从药化端来看,我司药化团队(John Talley博士领导)并未基于塞来昔布开发母核类似物/化合物,而是全新设计及筛选全新母核结构且具备抗肿瘤潜力的系列化合物。基于此,MAX-001正引领全球COX-2小分子抗肿瘤治疗这个细分赛道,我和全体同事期待在不久将来在临床试验中看到重大突破。

Q3 美迪西:在推动 MAX-001 从临床前研究走向临床阶段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是如何克服的?

陈龙辉博士:制药工业界目前尚未有任何选择性COX-2抑制剂获批用于治疗实体肿瘤,所以MAX-001算是“摸着石头过河”。就本产品而言,我们整体更新了CMC工艺,也花了大量精力顺利完成毒理评价。我们非常感谢美迪西团队,在本产品安全性评价方面,协助我们高质量完成毒理评价,最终MAX-001也获得中国临床批件。

Q4 美迪西:您如何看待高选择性 COX-2 抑制剂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市场潜力?目前行业内同类药物的研发竞争格局如何?

陈龙辉博士:高选择性COX-2抑制剂有机会与check points、TCE、TKIs、CAR-T/NK等疗法联用,运用于COX-2 driven肿瘤,包括结直肠癌(70-95%)、非小细胞肺癌(70-90%)、头颈鳞状癌(65-80%)、胰腺癌(40-80%)和黑色素瘤(50-80%)等,这代表着极其广阔的市场潜力。目前,制药工业界仅有数个临床阶段的EP2/EP4抑制剂(COX-2下游靶点),我们并未看到重大突破。

Q5 美迪西:MAX-001 拟开发为泛瘤种治疗药物,目前是否有重点关注的肿瘤类型?

陈龙辉博士:我们首先关注晚期结直肠癌以及早期/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新辅助疗法的机会。

Q6 美迪西:您认为靶向肿瘤微环境的治疗药物未来 3-5 年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陈龙辉博士:靶向肿瘤微环境靶点及其开发机会正受到制药工业界的关注,典型代表便是PD-1/VEGF双抗药物。PD-1/L1抗体药物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成为多种晚期实体肿瘤的前线/标准疗法,且制药工业界正大规模针对免疫细胞表面其他靶点如CTLA-4、Lag-3、Tim-3和Tigit等开发下一代肿瘤免疫药物;另外,T细胞衔接器(TCE)疗法和T细胞过继疗法(包括CAR-T、TCR-T和TIL等)在实体肿瘤中显示出广阔的治疗前景。然而,这些疗法受到肿瘤微环境中高浓度PGE2的负面调节。因此,“清扫”肿瘤微环境中PGE2将可能极大释放以T细胞为核心的肿瘤免疫疗法的治疗潜力。

我司科学团队和合作伙伴认为,肿瘤微环境高表达COX-2/PGE2是最为关键的靶点之一,而安炎达医药首发管线MAX-001正引领这个细分赛道的药物开发;另外,我们亦正在测试针对肿瘤微环境的其他关键靶点。

Q7 美迪西:结合当前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趋势,您认为 MAX-001 未来是否有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用药的潜力?这种联合方案可能解决哪些临床未满足需求?

陈龙辉博士:是的,MAX-001与check points联用,在机制上是高度协作的,针对COX-2 driven肿瘤,达到1+1>2。我们在动物模型上收集了丰富的数据,比如针对PD-1耐药结直肠癌模型,MAX-001联用PD-1抗体治愈了动物肿瘤,且形成了长期免疫记忆。未来该联用策略,有较大潜力运用于PD-1耐药的实体肿瘤。

Q8 美迪西:安炎达医药的科学团队认为组织微环境就像一个 “大指挥官”,决定了机体免疫系统的反应。这一想法在 MAX-001 的研发中是否得到充分印证?目前的验证数据能多大程度上支撑这一核心假设?

陈龙辉博士:是的。肿瘤微环境高浓度的PGE2,正是肿瘤对抗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武器,也是肿瘤免疫耐药和逃逸的重大原因之一。在动物水平,MAX-001可以安全且有效压制肿瘤微环境中高表达的COX-2/PGE2,经与PD-1抗体联用,该疗法治愈了动物PD-1耐药肿瘤。

Q9 美迪西:创新药研发的 “内卷”明显,安炎达医药如何保持自身的差异化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陈龙辉博士:“今年是中国创新药元年”,创新药发展范式正从fast follow切换到部分细分领域引领全球创新药开发。经过2年左右的运营和研发,安炎达医药从生物机制、靶点选择、药化和临床开发策略等方面下功夫,紧紧围绕组织微环境炎症这个核心机制,避免了在拥挤靶点或赛道“内卷”,已布局数条差异化管线,涉及跨科室适应症,包括肿瘤(肿瘤微环境炎症)、CNS疾病(神经炎症)和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炎症降解)等,这亦是安炎达医药未来管线立项/布局的范式。

感谢陈龙辉博士为我们分享安炎达医药以及新药MAX-001胶囊的研发和未来规划。美迪西作为安炎达医药的合作伙伴,非常荣幸能够参与 MAX-001胶囊的研发过程,期待未来双方可以开展更多合作,共同推动创新药物的研发,为全球患者带来更多的福祉。

相关新闻
×
搜索验证
点击切换